“机器人革命”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浙江日报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透露的信息表明:“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较大的机器人市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
  确乎如此。
  7年前,比尔盖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撰文,预言在不久的未来,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从而重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并再一次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7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机器人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诸多领域。最近的消息是,机器人大国日本的移动运营商软银在6月5日宣布推出类人机器人,能看护婴幼儿和病患,甚至在聚会时给人作伴。
  从太空站到手术台
  一位技术人员头上戴着面罩、手上戴着数字化手套,就能够坐在地球上的控制中心里,远程操控飘浮在太空的机器人。这种“远距临场”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前往人类难以接近的区域作业。要知道,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达到35000余千米,在这里,至今不曾有宇航员工作,完全是机器人的天下。太空机器人已经可以非常精细、平稳地从人造卫星上卸下一块损坏的太阳能电池,并将新电池安装在原来的位置上。
  机器人在宇航事业中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名誉教授戈尔德·赫尔辛格指出,即使机器人在大气层中烧毁,也只有经济上的损失。相比之下,如果由人类来完成太空作业,则需要把人送到太空,维持他的生存,最后还要保证他安全返回地面,所有这些开销将远远超过机器人作业。
  在这方面,中国民众近年来了解得越来越多了。前阵子人人争睹的月球车“玉兔”,就是机器人在探月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鲜明例子。“玉兔”和“好奇号”、“机遇号”等小伙伴的出色表现说明,机器人正在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
  致远可达星辰,探微可至细胞。在外科手术室,机器人可以借助三维成像技术使用一条小型机械臂,即可精准而且完全无抖动地用一枚探针,在一个可能只有几毫米大小的脑瘤上完成取样。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开发的“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已经有2000多台投入临床应用。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外科医生不仅能实时看到病人身体内部的情况,在操作手术时的抖动也会被机械臂过滤掉,从而大大提高精度。
  机器人大展身手的舞台还有很多。拥有细长灵巧手指的机器人将更多地出现在养老院,承担护理工作;可以自动行驶到你身边,到达目的地后自动返回的无人驾驶汽车也有望很快投入使用;能够在自然灾害地区持续巡航几个星期的无人飞机也是呼之欲出。
  制造领域的“革命”
  从自动化、信息化到机器人化,产业革命的浪潮一波紧跟着一波。廉价的传感器和人工识别、机器学习、分布式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终于将机器人送上了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各个岗位。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教授说,在精确作业和重复作业领域,机器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从全球来看,制造业是目前机器人应用广泛深刻的领域。”熊蓉指出,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相继提出“再工业化”新战略,工业机器人获得巨大青睐,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机床一道被视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
  《连线》杂志这样描绘“机器人革命”高歌猛进的图景:机器人会取代组装流水线上的工人,然后再取代仓库里的工人。它们可以搬运箱子,对箱子进行分类,然后装上卡车。机器人还将继续进军蔬菜水果采摘业,直到把人类全部挤出普通农场。打扫办公室和学校这种需要多些技巧的工作也会被夜班机器人抢走,它们可以从打扫门窗干起,最终学会打扫厕所。高速长途货运则会由固定在驾驶室的机器人完成。
  尽管如此,人们不应该对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感到恐慌。“人类是什么、人类想要做什么”,这永远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回答的问题。机器人研究的核心是永远不变的——为了帮助人类。
  中国机器人正起步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今年6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3年购买了3.656万台工业机器人,购买量相当于全球总规模的五分之一,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首位。数据还显示,2008年至2013年,中国购买机器人数量年均增长36%,是增长较快的机器人市场。
  “城市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劳动成本上升,及其他各种因素,使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机器换人’的紧迫性。”但是,中国尚未出现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熊蓉介绍,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市场被ABB、德国库卡(KUKA)、日本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YASKAWA)等国外品牌占据。熊蓉说,国产机器人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以及工艺等多个方面都和发达国家产品存在差距,正处在发展的起点。
  专家认为,中国必须下定决心自主研发核心和关键性技术,要利用好庞大的国内市场,让它成为中国自主技术和产业得以孵化的土壤。“我们的动力是充足的,没有人愿意再用8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了。”
  熊蓉曾带领浙大科研团队研发出国际上首个具有快速连续反应能力的仿人乒乓球机器人系统,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我们从仿人更多地转向与制造业应用相关的基础技术研究,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贡献力量。”熊蓉说。

TOP